展会播报

利来资源

勠力创新动力足(改革开放的河南实践之许昌篇)

更新时间:2023-12-10 00:25:17作者: 利来资源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抓手,成为电力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乔利峰摄

  万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煮面鲜生”煮面机,可实现48秒生产一碗面。牛书培摄

  机械臂舞动,机器人精准作业。近年来,许昌加速企业“机器换人”改造,推动产业提质升级。乔利峰摄

  在迪拜的高层建筑内,一台台“许昌造”电梯展示着上乘质量和优越性能;在杭州亚运会上,一台台“许继造”风电机组为杭州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供电系统提供支撑……

  加快培育十大产业集群和16条重点产业链,许昌市智能电力装备、再生金属、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迅速崛起,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创新驱动,使许昌发展“引擎”能量十足。许昌市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全省第一方阵,“上云”企业11400多家;依托产业优势,高标准打造的省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研发实验室呼之欲出。

  “区域竞争,说到底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竞争。许昌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强市’战略,以创新驱动发展、靠人才赢得未来。”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说,要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和胆识抓创新、谋创新,让创新经济蒸蒸日上,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全力打造在全省、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1名工人在电脑显示屏前进行“人机对线多个工业机器人不停地来回挥动“手臂”,自动抓取、组装各种零部件;每隔30秒,就有1根汽车传动轴下线日,在位于许昌市建安区的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高端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展示着“智造”的魅力。

  “一条传统生产线多名熟练工人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就能完成。”该公司董事长刘延生介绍,“通过智能化改造,我们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降低了15%,生产效率提升了20%以上。”

  “一部‘远东’成长史,就是一部创新发展史。”刘延生说,公司从最初10多个人、3台旧车床的“小作坊”起家,已发展成为员工上千人的A股上市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学技术攻关项目10多个,跻身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行列。

  企业直接参与市场之间的竞争,对技术创新最敏感,对科技需求最迫切。许昌市注重发挥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释放科学技术创新能量。

  “春江水暖鸭先知。许继能快速发展,正是抓住国家发展直流输电、智能电网的市场机遇,倒逼自主创新,建成了世界第一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和换流阀。”许继集团董事长孙继强说,如今,全球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75%的“大脑”和50%的“心脏”都是“许继制造”。

  许昌市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下好创新“先手棋”,推动企业加快创新步伐,抢占科技制高点。许继集团、黄河集团等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均达出售的收益5%以上。

  在人们印象里,混凝土预制件生产是件“苦力活儿”,然而在德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生产车间,记者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情景:原料通过全自动地仓式上料系统进入配料搅拌层后,只需电脑远程输出指令,便可形成各种形态的柱墙、外挂墙板等建材。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打造一流研发平台,是我们发展的底气所在。”该公司董事长张良奇介绍,他们与长安大学等高校合作,首创混凝土振动搅拌技术,产品应用于荣乌高速、天府机场等500余项国内外重大工程。

  史根治说,按照城市发展规律,许昌去年经济总量达3746.8亿元,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进入了创新驱动发展阶段,要逐步破除科学技术创新总体实力不强、科研投入不足等瓶颈制约,把科学技术创新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构建创新载体,打造创新创业平台。许昌科技大市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打造产学研合作促进平台和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服务基地,孵化科技型企业上百家;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入“国家队”,全市建成各类“双创”孵化载体40多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双创”服务和支撑体系。

  “联姻”名院大所,汇聚创新资源。许昌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和校地合作,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231个,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为我所用”。

  9月21日,史根治一行拜访省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省科学院院长徐红星等举行工作会谈。创建于1958年的省科学院,是全国规模较大、总实力较强的省级科学院之一,特别是省委提出重建重振省科学院以来,集聚了一大批全国顶尖科技人才。

  11月10日,许昌市人民政府与河南省科学院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秉承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围绕全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许昌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的重大需求,充分的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在关键技术攻关、创新人才引育及创新平台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新兴起的产业培育等方面开展高起点、全方位、多层次的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

  近年来,许昌坚持“工业兴市、制造业强市”理念,坚定不移以创新驱动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工业增加值、工业竞争力均居全省第三位,特别是依托许继集团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培育形成了千亿级规模的智能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对接高端研发创新平台,许昌持续发力。前不久,“2023年中国科学院专家许昌行活动”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等10余家科研院所的61位院士、专家受邀走进许昌“传经送宝”。

  中国科学院专家梁剑平和许昌结缘已有10年。由他领衔的科研团队在禹州选育出适合北方地区种植的青蒿新品种,组建了河南省青蒿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标是将禹州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青蒿素生产基地。

  “许昌市为我们团队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让我有机会把成果写在许昌大地上。”梁剑平说。

  树立创新导向,营造创新环境。许昌连续10年召开高规格的科学技术创新大会,拿出4亿多元重奖科技功臣和优秀创新型企业。此外,许昌设立了15亿元英才基金,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许昌英才计划”,先后引进92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04名高层次人才。

  如今的莲城大地,处处涌动着创新的浪潮。《许昌市推进“2023创新年”行动方案》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持续开展“创新年”行动,实现创新引领力明显突破、产业竞争力明显壮大、开放带动力显著提升,建设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创新型城市。

  浩荡东风催征人,奋楫扬帆正当时。许昌拉高标杆、加压奋进,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水平发展“华山一条路”,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奋笔书写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